间歇跑是成熟跑者常用的训练方式,在跑者心目中是“高水平训练”“高难度训练”的代名词,作为有效提升耐力表现的训练方式,间歇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如果你只是为了健身而跑步,那么做不做间歇跑都无所谓。但如果你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耐力,在马拉松比赛中创下PB,那么间歇跑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训练内容。
间歇跑以高强度著称,训练过程相对艰苦。一想到要练习间歇跑,心里就充满了恐惧。跑到心肺好像要爆炸一样,双腿像灌了铅一样,肌肉酸痛肿胀,有种说不出的痛。每一秒都像一年。这是跑者对间歇跑的真实感受。
间歇跑之所以比较累,是因为在最大摄氧强度训练时,身体主要采用无氧糖酵解来供能,在这个过程中,糖的无氧分解会产生乳酸。
乳酸是一种酸性物质,当它在体内产生的速度快于它被清除的速度时,就会在体内堆积,导致你很快感到疲惫,这也是间歇跑训练很累的根本原因。
由于疲劳是间歇跑最核心的特性之一,而跑者往往非常抗疲劳,不怕疲劳,所以有些跑者误以为间歇跑越累越好,或者速度越快越好,这种认知显然是错误的。
这不仅降低了训练的效果,还人为地增加了疼痛感和受伤的风险,这就是事倍功半。
为什么间歇跑的速度越快越好这一说法并不正确?
1. 理解间歇跑的本质:最大摄氧强度训练
所谓最大摄氧量,是指在长时间、大量肌肉参与的剧烈运动中,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气的能力达到极限时,人体每分钟所能吸收的氧气量,这就叫最大摄氧量(VO2max)。
当你做间歇跑的时候,你基本都可以达到你的最大摄氧量,所以间歇跑训练的本质就是以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训练。
也就是说,你间歇跑的时候,必须达到你的最大摄氧量对应的强度,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。
但另一方面,如果未达到最大摄氧量强度,甚至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,其实就不算间歇跑训练了。强度未达标很容易理解,不会有效果,但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的训练同样没有效果,很多跑者也不重视。
是不是累一点比较好呢?
当然不是!
2.速度太快,导致接下来几次间歇跑的速度明显下降,大大降低了训练效果
间歇跑训练通常采用多组500-1000米的训练模式,间歇跑只需要你以最大摄氧量强度进行训练,如果超过这个速度,片面追求速度,其实就是把间歇跑训练变成了冲刺跑(又称重复跑)训练。
而且如果速度太快,即使你第一组或者第二组完成的很好,速度越快,糖酵解分解速度越快,乳酸堆积越明显。这就会导致你间歇休息时心率下降不够,血乳酸清除不够。后面几组,你的心率会进一步上升,血乳酸会进一步上升。这时候你就会明显慢下来,因为你在前一两组跑步的时候消耗了太多的体能。
虽然最后几组你跑得很痛苦,但其实你并没有以最大摄氧量强度跑,而是以低于最大摄氧量的强度训练。
如果你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极度疼痛,那么恭喜你,你已经实现了你的目标。
但如果你的计划是增加最大摄氧量,那么很抱歉,你完全错过了目标,而且越痛苦,效果就越差。
下图中,横轴代表时间,纵轴代表间歇跑训练时的摄氧量。每组训练时摄氧量都会增加,间歇休息时摄氧量会减少。好的训练模式,每组训练都能稳定在最大摄氧量,配速稳定不掉。
良好的间歇训练模式
至于一种只追求能量积累的错误训练,如下图所示,前面一两组确实能达到最大摄氧量,但后面几组因为过度疲劳,心率来不及恢复,血乳酸一旦大幅上升就很难降下来,导致血乳酸越来越高,进而导致速度明显下降。
如果速度慢了,摄氧量自然也会慢下来,虽然感觉很累,但速度还是不够完成前一两组。
间歇训练模式不佳
3. 间歇跑的真正科学标准是这样的
间歇跑一般需要达到最大心率的90%至100%,每组训练的时间控制在3至5分钟之间。
每轮训练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例应为1:1。
多组500-1000米是间歇跑最常用的模式。
真正科学的间歇跑的标准要求:
● 每组都能达到最大摄氧强度。对于跑者来说,可以衡量的指标是心率保持稳定,在接下来的几组训练中心率不下降。但允许心率在接下来的几组中略有上升,因为此时心率和强度不再是线性相关的;
● 不掉速,每组动作均以相同时间完成;
● 间歇时间相同,不会因恢复不足而延长接下来几组的休息时间;
● 虽然很累,但是可以忍受,不会呕吐或精疲力尽;
4. 了解你的最佳间歇跑速度
跑者应该根据本次马拉松成绩,或者未来马拉松PB成绩,找到适合自己的间歇跑配速,而不是不考虑自身实际能力,一味追求间歇跑速度。
例如☟
你计划跑一场4分钟以内的马拉松,根据下表,如果这次间歇训练你计划跑5个1000米间歇,那么每个1000米间歇的配速只需要达到4分54秒即可,无需跑得更快。
使用你的马拉松成绩来找到你自己的间歇跑速度
5.跑者需警惕间歇跑配速过快,耐力仍不足的现象
还是上面的例子,一个计划在4分钟内跑完马拉松的跑者,只需要达到4分54秒的间歇跑配速,也许跑者会说,以接近5分钟的配速跑1000米还是比较轻松的,不会很累,我能跑得更快吗?
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:
第一,你能以稳定的配速跑多个1000米吗?如果前几个1000米你能跑进4分54秒,但最后几个1000米跑不进去,说明你的最大摄氧量需要提高。
第二,间歇跑只是一种训练方式,能够完成间歇跑并不代表就能达到马拉松的目标。
6. 避免“间歇跑狂热”
马拉松备战没有什么神奇的公式,只有通过多样化的训练,才能全面综合地提高自己的跑步能力。
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,就是“间歇跑邪教”,也就是有些跑者认为只要多跑间歇跑,就能快速有效提升跑步能力,鄙视LSD训练,称其为垃圾跑量。这样的说法显然是荒谬的。
例如☟
如果一个跑者做了6组1000米间歇跑训练,并且能够在4分钟左右完成每组1000米,那么意味着他的全程马拉松应该能够达到317.
但事实上,即便很多跑者有能力以4分钟每组的速度跑多组1000米间歇跑,也不代表他们能以317以下的速度跑全程马拉松。如果你没有积累足够的跑量,没有进行足够的LSD训练,没有以马拉松的速度跑,你依然无法在全程马拉松中达到317。
可以这样理解,如果你的间歇跑能够达到4分钟每千米的配速,并且训练均衡全面的话,你的全程马拉松成绩理论上可以达到317。
当然,间歇跑时控制好配速,不代表就能跑得快,而是要刻意降低配速。如果间歇跑时能维持高配速,说明速度能力还不错,需要加强基础耐力,用更高的目标激励自己。同时要注意保持心率在91-100%最大心率范围内,只要超过最大心率的91%,就是在做间歇跑。
当然,当心率超过最大心率的85%时,心率与配速就不再呈现典型的线性关系了,此时配速还可以提高,但心率提高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。所以做间歇跑的时候,重点还是要放在配速上,适当参考一下心率。
如果你的心率没有达到最大心率的91%,说明你的强度不够,或者还没有接近最大心率,已经积累了乳酸,出现疲劳。
七、结论
盲目追求速度,以为间歇跑速度越快,训练效果越好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,找到适合自己的间歇跑配速,循序渐进才是科学的间歇跑训练。
你必须明白:在科学间歇跑训练中,你会累,但是这种累是可以忍受的,不至于累到想呕吐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cholgo.com/html/tiyuwenda/4807.html